參考書目: 運動生理學(第三版)

作者: 王鶴森, 吳泰賢, 吳慧君, 李佳倫, 李意旻, 林高正, 郭婕, 溫小娟, 劉介仲, 蔡佈曦, 蔡琪文, 鄭宇容, 鄭景峰, 謝悅齡, 顏惠芷

 


 

本文寫 本書 第13章-運動訓練 ( Exercise Training )

 

圖片 攝影師:Li Sun,連結:Pexels

 

運動訓練

目的在於讓運動愛好者或者專業運動員能夠提升自己的運動表現

而有好的訓練方式,以及正確的認知,是運動水準的提升與成績進步的基礎

以教練的角度而言,如果對於學員施以不當的訓練方式,除了可能讓學員運動動機喪失(也就是沒了運動樂趣),甚至產生運動傷害,都不是誰想樂見的結果

 

訓練的原則

針對運動參與者:

個別化原則 (principle of individuality)

從教練的角度,就是認知到每個運動員都有個體差異,學員在相同的訓練下,不一定會有相同的表現。這一點教練上要有心理準備,盡可能因材施教

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,個別差異來自於每人代謝、神經與內分泌、心血管及呼吸調節,甚至於細胞的生長速率都有差異。而學員的運動表現、運動反應上,基因遺傳也佔了很大的成分

 

針對運動項目:

特殊性原則 (principle of specificity)

不同的運動項目,有運動強度、運動量與運動型態的特殊性,其所需的肌纖維也不一樣

例如:若某運動為耐力類型的項目,參與的肌纖維即慢縮肌為主;若為爆發力型的運動項目,則是快縮肌為主,兩種的訓練方式就不一樣

 

針對生理上的特性與限制:

超載訓練原則 (principle of overload training)

超載訓練可使人體的某一組織或系統經由訓練刺激獲得增強,產生對這個超載訓練的適應

當適應了這個較高強度的刺激,即可發揮超越原來的運動水準與表現(就是自己變強了)

這樣的訓練負載過程,即為超載訓練

 

漸進原則 (principle of progression)

一下子過多的訓練強度與訓練量,將可能引起肌肉痠痛、身體不適及參與意願降低,喪失了原本訓練的目的,因此訓練的漸進原則很重要

藉由逐步加重訓練的負荷量與操作時間,讓運動員有時間適應,也較能保持運動員的運動興趣,達到「堅持下去」的效果

 

可逆性原則 (principle of reversibility)

通常,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,大部分的運動員都能夠有所進步,身體能有較好的運動能力,但如果訓練刺激降低,或是停止訓練,則先前獲得的訓練效果將可能逆轉,甚至歸零,這就是可逆性原則

因此為了確保訓練成果,有效的訓練計畫必須包含如何維持訓練成果的內容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Slashie / Ol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